最终法则最强阵容搭配(新版本最强阵容)
- 游戏秘籍
- 2024-05-03
- 19热度
自媒体上有这样一群博主,他们大概三、四十岁,在各个平台展示他们依靠或多或少的存款提前退休后的躺平生活。
这些博主是否真的躺平,不得而知;躺平后的生活真的像他们展示的那么惬意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可是我劝你不要轻易相信这样的躺平故事,因为人生没有躺平,只有下沉。
什么是躺平?
“躺平”一词兴起于2021年,国家语言资源与研究中心以11亿条,超100亿字符数和网络论坛35万条帖子,超3亿字符数的数据为基础,挑选并发布了年度十大网络用语,“躺平”荣登上榜。
躺平指的是面对压力时,内心平静、主动放弃不做任何反抗。什么加班、升职、挣钱、买房都与我无关,尝试通过将自己消解在主流价值观之外的方式,对抗社会的压力。
躺平虽然在近几年才爆火,其实却不是什么新鲜的事,只不过以前我们称之为“丧失斗志”。而且这样的现象不光是在中国,国外也并不鲜见,而且出现的比我们还要早,比如英国的尼特族、日本的低欲望社会等都是类似的情况。
尼特族这个称呼是NEET的音译,全称为Not currently engaged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意思就是不就业、不学习、不培训的人,最早出现在英国,然后也在其他国家出现。
类似的现象,在日本也有出现。2018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了一本由著名日本管理学家、“策略先生”大前研一编写的畅销书籍《低欲望社会》,大前研一通过他针对日本当时社会经济现状的的观察发现日本存在人口减少、老龄化严重、失去上进心和欲望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等问题,并把这些问题归纳为一个词即“低欲望社会”。
躺平,你就输了!
我们为什么会选择躺平,躺平的结局又是什么,这些问题都可以从一个实验中找到答案。
1968年生态学家约翰·卡尔霍恩发现一个问题,1945年二战结束后人口由26亿迅速增加到了35亿,他预测按照这个趋势发展的话,20世纪末全球人口将达到50亿,而那时地球的资源很可能无法满足人口的需要,人类社会届时将何去何从,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为了找到答案,他决定用小白鼠做一个模拟人类世界的实验。
卡尔霍恩在一个谷仓内为初代4只公鼠和4只母鼠搭建了一个巢穴,这个巢穴可以供3840只小白鼠生活。同时,卡尔霍恩提供了可供6000只小白鼠使用的水以及9000只小白鼠使用的食物,而且为了保证小白鼠的健康,他还会定期地清理这个谷仓。
他期待观察到当小白鼠的数量超过食物和水源时,这个世界会如何发展,是否最终会走向灭亡。
不过,结果令卡尔霍恩大出意外!
因为小白鼠的数量达到2200只后就不再增加,直至谷仓中的老鼠全部死去,实验结束。
也就是说,在水和食物足够满足需要的情况下,这个小白鼠的世界却最终走向了灭亡。
卡尔霍恩根据自己的观察,将小白鼠世界的发展分为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奋斗期。初代8只小白鼠虽然雌雄对等,而且食物和水远远超过它们的需要,但公鼠之间依然爆发了争斗。即便8只小白鼠都是精挑细选的,但是个体还是存在差异,所以在一段时间过后,公鼠间分出了胜负,出现了高低不同的“阶级”。
第二阶段:扩张期。在短暂的平稳发展之后,由于马太效应,小白鼠的世界逐渐产生了两极分化,强大的公鼠霸占了生育权,大量繁衍,而弱小的公鼠被压迫着生活,没有足够的生存资源,也没有繁衍的权力,逐渐死去。
第三阶段:平衡期。由于弱小的公鼠由于受到攻击,丧失了交配权,公鼠数量大大下降。那些强大的公鼠由于没有了竞争,战斗力急剧下滑,也没有了繁殖的动力。而此时,母鼠数量大大增加,变得好斗,不再受公鼠的掌控,甚至攻击已经没有了斗志和攻击力的公鼠,族群数量到达峰值后不再增长。
第四阶段:消亡期。此时,公鼠由于数量大大减少,要么被母鼠收服,放弃抵抗,勉强维持生计。要么生活无忧,完全丧失了斗志。而母鼠也停止了生育行为,终日无所事事,虽然整个鼠群还有一千多只老鼠,却死气沉沉没有任何的生气。最终,这些它们失去了一切的欲望,不再斗争,不再繁殖,直至全部死去。
我们可以看到在卡尔霍恩的实验中所有的老鼠选择了躺平,但原因却不尽相同:
一类是弱小的老鼠。他们由于在斗争中失败,逐渐失去了抵抗的斗志和反抗的动力,成为了逆来顺受的群体,这样的现象称为“习得性无助”。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用一群狗做了一个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他们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很多选择躺平的人,面对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在多次挣扎无果之后,在心中也逐渐产生了习得性无助的现象。把放弃当成了一种本能反应,不论面对的情况是什么,不论自己能否战胜困难,都不再去尝试,“我不行”已经成了一种潜意识,躺平由一种主动选择,变成了被动的反应。
另一类是强大的老鼠。他们虽然在群体的竞争中取得了胜利,霸占了异性、资源和领地,但之后每天除了生存必须的吃、喝、睡再也没有了其他的行动动力。这就像是我们当中的一些富二代们,他们从出生就拥有了远超平常人的资源,普通人奋斗几十年也许只是有机会和他们在同一个档次的咖啡店喝咖啡,当他们没有找到人生的意义,生命就只剩下娱乐,躺平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
很多人放下了欲望、放弃了未来、放弃了所有向上的可能,仅仅希望平凡而简单的生活。可是如同小白鼠的乌托邦世界最终还是走向了灭亡,躺平的结局并不会如你所愿,即便你的期待无比的卑微,即便放弃的远远大于你希望得到的,似乎天地之间有一股力量,在悄无声息地控制着世界的运转。
熵增:宇宙运转的法则
1850年,德国数学家鲁道夫·尤利乌斯·埃马努埃尔·克劳修斯发表了一篇名为《论热的动力以及由此推出的关于热学本身的诸定律》的论文,在论文的第二部分中他提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最著名的表述形式(克劳修斯表述):热不能自发地从较冷的物体传到较热的物体。
这个定律还有另外一种表达形式,也就是著名的熵增定律:熵永远在增加。
熵这个概念来自于物理学,是指一个系统中的无效能量。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是守恒且可以互相转化的,可是实际上在能量转化的过程中,总有一部分能量会被浪费掉,不可能百分百被利用,而这个无法被利用的能量就称为熵。奥地利物理学家玻尔兹曼对熵做了进一步解释,熵是用来度量“无序化“的。
据此,熵增定律有了一个更加形象的表达:任何一个系统,只要满足封闭系统,而且无外力维持,它就会趋于混乱和无序。
熵增定律似乎反常识,因为根据分子的热运动规律,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温度越低分子运动越平缓。照此理解的话,应该是高温系统的内部更加的无序和混乱,可为什么按照熵增定律,系统从高温转为低温后,却更无序和混乱呢?
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当高温向低温传导的时候,虽然分子单个的分子运动是更加剧烈的,但是整体运动是有个趋势的,也就是随着能量传递的方向运动。当系统温度降低后,虽然单个分子的运动趋于平缓,但整体的运动趋势逐渐减弱甚至消失,所以整个系统也就更加的混乱和无序。
清华大学吴国盛主任说:“如果物理学只能留一条定律,我会留熵增定律。”
为什么熵增定律如此的重要呢,因为它不仅仅作用于热力学当中,而是揭示了所有生命和非生命的演化规律,对,是所有生命和非生命。
生命的产生就是对抗熵增的结果。在一切的起点,大爆炸让宇宙从无到有,当时并没有生命,地球也不过是各种气体、尘埃的集合体,天地之间混乱而复杂。但是宇宙大爆炸让世界充满了各种能量,紫外线、闪电、高温等等,这些能量推动各种粒子抵抗无序的运动,于是在千万种的各种排列组合中偶然产生了氨基酸、核苷酸等小分子有机化合物,接着有机小分子又形成了蛋白质分子和储存生命信息的核酸分子。有机分子是有序的,DNA分子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以及携带的遗传信息都是生命长期在抵抗熵增的最基础体现。
熵增不但作用于生命体,也对非生命体产生作用。一座寺庙会慢慢地破败、一根绳子会逐渐老化、手机会越来越卡、环境会越来越脏乱这也都是因为熵增的结果。
熵增不仅作用于实体,也对抽象的事物发展规律起作用。比如,我们说富不过三代,背后也离不开熵增定律。当第一代人依靠勤劳和智慧积累到大量财富之后,继承人往往失去了向上的动力,不再向外开拓,积极进取,整个家族就像一个封闭的系统,因为失去了同外部的联系,家族内部的关系会逐步趋于混乱和无序,乃至走向衰败。
同样,社会的发展也符合熵增定律。如果我们把一个社会阶段看作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来看待,在一个朝代的初期,社会秩序尚未完全建立,社会准则不够规范,虽然整个社会还比较混乱,甚至是百废待兴。但或是由于某个英雄人物顺应时势、革故鼎新的个人推动,又或是因为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带来的生产力的进步,从统治阶层到平民百姓往往都有着充足的重塑世界的动力,社会充满了进步的活力,系统外的巨大的能量会推动朝代从无序走向有序。但是伴随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由低到高,思想意识满满的从简单变为复杂,社会风气由清朗变得污浊,随着初始力量逐渐减弱并消失,朝代由有有序变得无序,直至混乱到无以复加,最终改朝换代,如此周而复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历史周期律。
可见,由于熵增定律的存在,无论是一根绳子、一块石头、某个人甚至是一个朝代,如果没有外在力量的维持,都将走向无序和混乱。熵就像是一条充盈在整个宇宙中的,一条从有序流向无序的河,万事万物都在这条河上运行,如果不能主动向前就只能顺着熵增之河,流向无序和混乱彼岸。
如果放任自己的本性,身体各项生理指标会越来越高,人际关系会越来越差,事业发展会越来越糟,生活会越来越乱。即便你仅仅想要将生活的状态维持在某个水平,躺平是不可能做到的,因为这同样需要我们的付出和努力以给我们的生活注入一个系统外的能量以对抗熵增,避免滑向混乱的深渊。
薛定谔在《生命是什么》中说:“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负熵为生。”不论你想在人生的舞台,书写自己的绚丽传奇还是淡泊名利,仅仅追求平凡的人生,都要对抗熵增带来的混乱。根据熵增定律,在一个孤立系统里,如果没有外部的力量维持,熵永远增加,且会越来越混乱和无序。因此要打破熵增,对抗混乱就需要打破这两个条件:
一避免系统封闭。中国有句古话叫,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当系统没有和外界隔绝,就一定会不断地产生能量和物质的交换,这个过程中能量会在系统内形成超越系统组成个体的运动趋势,让系统内部由无序转为有序。比如定期地打扫房间,通过注入个人的力量让房间更加的规整和整洁;在大快朵颐之后,经常性地进行运动,通过身体静态代谢之外的运动消耗掉多余的营养,保持身体的健康;生活中,不断地学习新知识,适应新环境、结交新朋友,脱离自己的舒适圈,获取成长,都可以打破系统的封闭,保持与外界的连接。
二保持经常性的做功。熵增的过程不是离散的而是连续性的,一般情况下,系统的混乱是随着时间慢慢累积起来的。所以,我们不能等到熵增达到超越掌控的程度才去行动,那时积重难返,即便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能仍然无法取得满意的效果,更别说我们能否有足够的毅力和精力去投入。毕竟当面对一屋子的垃圾时,更多的人是望而却步,而不是选择彻底清理。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及时、经常性的检查个人生活、工作、学习等系统,主动清理混乱和无序,避免失控。
三加强洞察力。熵来自于能量的转化,不同的能量转化有不同的效率。比如风能、太阳能、水能、核能都可以转化为电能,但是不同能量间的转化效率因为设备、原理、环境等等因素的影响,不尽相同,水力发动机能量效率最高达90%,而人类肌肉的能量效率仅为14%-27。因此,在抵抗熵增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洞察力,从无序中发现有序,用最少的能量抵抗熵增,提升自己效率也是很重要的一环。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通过阅读,增加自己的知识,提高认知能力和水平,正是加强个人洞察力最便捷、最重要的手段。
我知道,人生没有容易走的路,因为每一步都饱含辛苦,
我理解,生活没有简单的答案,因为每一天都充满挑战,
但是,宇宙的法则让我们无法躺平,那不如用自己的方式让生命充满精彩。
毕竟,社会它不养闲人啊!